保信动态

荐书 | 我所合伙人彭磊律师著《刑事辩护可视化》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23-09-06

近日,由我所刑事法律事务部主任、合伙人律师彭磊著作的《刑事辩护可视化》正式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简介


 Book Introduction


《刑事辩护可视化》

作者从刑事辩护可视化出发,向我们展示了法律论证的新技艺,通过可视化技术与传统法律理论相结合,开创性运用思维导图、时间轴和图表等形式,简单明了呈现案件事实、证据,有利于检察官、法官直观了解律师的辩护观点。本书内容翔实且实用,适合刑辩律师及从事法律工作的相关人员。




新书推荐


 Recommendation


《刑事辩护可视化》

01


“刑事辩护是一门法律论证的技艺!彭磊律师凭借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让这门技艺更加具象。《刑事辩护可视化》一书的字里行间,既有无罪辩护和罪轻辩护的成功秘籍,也有‘无效’辩护的艰辛和无奈。读者收获的不只有辩护经验,还有在刑辩之路上坚持的信念。”

——门金玲,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刑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02


“找准辩护要点是办理刑事案件的关键,刑事辩护中证据和观点的可视化有利于被采纳。本书作者通过总结多年的执业经验,以生动的案例、翔实的数据和深入浅出的阐述,系统地讲解了刑事辩护的技巧和方法,涵盖了各类刑事案件辩护中的细节和要点,值得刑辩律师和相关法律工作者深入研读和借鉴。”

——娄秋琴,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院副院长


03


“本书名为《刑事辩护可视化》,为读者展示了律师办案过程中可供参考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一本很好的刑辩律师办案手册。但本书的功能远不止于此,本书中最值得学习的是作者通过一系列成功案例所呈现的刑辩律师在办案中的辩护思路。而这种因案而异却又有着共性特征的思维方式恰恰是刑辩律师的智慧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案件的辩护效果,值得律师同行学习和借鉴。”

——陈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湖特聘教授、文澜青年学者


04


“正义不仅要实现,还应当被看见。在方兴未艾的信息浪潮下,刑事案件类型和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于公诉人和辩护人来说,‘看得见的正义’不仅是指程序正义,还应包括诉讼的可视化,《刑事辩护可视化》一书值得期待。”

——陈俊涛,非著名检察官、微信公众号“法律百科”博主




作者简介


 Author Introduction


《刑事辩护可视化》





▼ 彭磊

刑事律师,做过大学老师,当过检察官,现任广东保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刑事部负责人,专注于经济犯罪辩护和刑事合规。所办理的黎某某诈骗、妨害作证案被评为“2021年度第七届全国十大无罪辩护经典案例”。

研习法律20多年,先后承担和参与多项省级、市级研究课题,在《中国刑事法杂志》《反渎职侵权工作指导与参考》等法学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2010年获广东省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论文一等奖,2011年获广东省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论文优秀奖,2012年获广东省法学会职务犯罪研讨会论文二等奖。先后荣获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中山市律师协会理论成果奖等多项殊荣。



作者序


 Author Preface


《刑事辩护可视化》

各位读者好:

首先,我非常感谢你们花时间来看这本书。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提供一本指南,而是希望所有的法律人能共同思考一个问题:法律职业共同体内的有效沟通问题。

在成为一名执业律师之前,我当过几年大学老师,后来又做过几年检察官。在我六年多的律师执业生涯中,我承接了上百个刑事案件,这些案件的办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法律职业共同体内的有效沟通确实十分困难。我发现,很多时候法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大家缺少一个共同的话语体系。

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很复杂,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使用过多的法律术语和烦琐、不清晰的书面文件,使律师不得不用乏味的“定理”表述来争论案件,缺乏说服的力度。

在我来看,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控辩双方对自己如何开展工作比较了解,却对对方的办案思路与办案策略缺乏深入研究,从而使控方与辩方因不了解对方思路而时常发生分歧。

在这个背景下,我尝试使用可视化技巧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将重要信息简化为图表形式,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对方对案件的观点。同时,使用可视化图表能够使检察官和法官更直观地理解律师的辩护观点,而不需要长时间地进行解释和阐述。这种言简意赅的沟通方式,以及清晰明了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沟通,从而实现公正的判决结果。但是书名《刑事辩护可视化》让我纠结了很久,原因在于虽然我们办理的案件中大多会使用思维导图、时间轴等可视化工作,但这本书中的可视化图表并不是非常多,所以我担心有名不副实之嫌。

后来我想通了,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思考辩护人如何与办案人员,尤其是检察官和法官实现有效沟通,而可视化正是有效沟通的一种手段。我提出的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而是希望能够引发律师同行的思考,或者说是提供一个思考的视角,让法律人共同努力,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法。从司法实践经验来看,可视化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辩护思路。

在这本书中,我选择了30个案例,并将它们分成了无罪辩护篇、量刑辩护篇和“无效”辩护篇。我这里所谈的“无效”辩护案例,并非英美法系中规范意义上的无效辩护,而是那些律师认为充分进行了说理,但最终没有达到辩护效果的案例。

可能有的律师同行对此会觉得奇怪,因为律师都愿意分享成功辩护案例,并不愿意展示“无效”辩护案例。但通过这些“无效”辩护案例,读者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律师辩护的困难和挑战,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从业人员之间的沟通难题所在。

此外,之所以特别强调“无效”辩护案例,是因为它们向我们展示了“失败”的原因,而只有我们正视这种“失败”,才能更好地反思,并提高我们的辩护能力。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我的人,他们对我的支持和关爱是我坚持创作这本书的原动力。我希望这本书可以带给读者们新的思路和启示,使我们能够一起探讨法律职业共同体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去创造一个更公正、更有效沟通的司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