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信观点

保信观点 | 特朗普当选,出口企业应进一步关注反补贴调查

发布时间:2024-11-21

前言:

2024年美国大选落幕,特朗普当选。其政策一贯倾向保护主义和“美国优先”战略,强调使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来保护美国企业。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对美出口时,将会面临更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企业有必要借助法律顾问等智库做好预防反倾销反补贴工作,确保价格、市场准入等方面符合美国及其他WTO成员国的法律要求。

对于反倾销反补贴,出口企业更多熟知的是反倾销调查和措施,对反补贴调查了解相对较少,但在我国与美国、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的今天,欧美国家为保护其利益,对来自我国的进口商品进行反补贴调查、采取反补贴措施的举动呈增多及上升趋势。

近日,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采取反补贴措施,对进入其市场的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这一事件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以下是欧盟此次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的过程时间线:

2023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公平竞争为理由,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

2024年7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对中国电动汽车(BEV)反补贴调查报告,宣布将从7月5日起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关税,加征税税率在 17.4%—37.6%不等,为期四个月。

2024年10月4日,欧盟成员国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措施举行投票通过;

2024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不顾中方反对,宣布结束“反补贴调查”,执意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所谓“最终反补贴税”。欧盟委员会当天发布声明指出,中国出口生产商将被征收以下反补贴税:

比亚迪:17.0%;

吉利:18.8%;

上汽:35.3%;

其他合作公司将被征收20.7%的关税;

其他所有不合作的公司将承担35.3%的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额外关税是在已实施的10%关税基础上加征的,这也就意味着,包括上汽在内的其它不合作公司,向欧洲出口电动车时,将被加征45.3%的最高关税。

最终关税自欧盟成员国当地时间31日生效之日起开始征收;而今年7月4日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关税不予征收。上述措施将在5年期限结束时到期,除非期间启动有效期审查。

对此,商务部于10月30日发布声明指出,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动反补贴调查、采取反补贴措施,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迅速增长,对欧洲本土电动车产业构成竞争压力。欧盟国家担心中国电动车的低成本和高性价比会挤压欧洲厂商的生存空间,长远看可能改变市场格局。

本文为读者介绍:什么是反补贴调查、反补贴措施?反补贴调查一般的流程是什么?出口企业为何要积极应对及应采取什么策略以做好应对?


一、


图片

关于反补贴措施


1

概念

反补贴指出口国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向本国企业提供优惠,使其具有竞争优势,给进口国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带来损害时,进口国采取的抵制措施。

2

条件

实施反补贴措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进口产品存在补贴;二是,进口对已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三是,补贴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

手段

反补贴措施调控贸易的主要手段是,对补贴产品征收附加的“反补贴税”,确税原则是“根据不同出口经营者的补贴金额,分别确定。”

反补贴调查作为一种贸易救济措施,旨在防止进口商品因补贴而对国内产业造成不正当竞争。然而,一些国家往往利用法规的模糊性、不公正的调查程序以及对出口商品的过度惩罚等手段进行不当打压,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受阻、市场竞争力下降、市场信任危机等,这对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长远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出口企业需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二、


图片

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反补贴调查?



总体而言,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积极应诉、加强沟通与联系、调整产品结构与市场策略、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权益以及推进全球化布局等手段降低反补贴调查的风险,保障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合法权益和长远发展:

01

积极应对,收集证据

○ 面对反补贴调查,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以行业协会为牵头,组织应诉;

○ 收集有力证据,包括产品成本、定价策略、补贴情况等,以事实为依据反驳不实指控。

02

加强沟通与联系

○ 加强与进口国政府、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增进理解,寻求合作;

○ 共同抵制不公正的反补贴调查,维护企业间良好的合作势头。

03

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权益

○ 严格参照世贸组织有关反补贴规则,在必要时向世贸组织提出上诉要求,寻求公正解决。

○ 引用我国《对外贸易法》等国内法规,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坚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04

调整产品结构与市场策略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减少对传统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

○ 拓展多元化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降低市场风险。

05

推进全球化布局

○ 扩大全球化产业链布局,开拓全球市场;

○ 利用自由贸易协定等优惠政策,在东南亚等地区投资建厂,尝试转口替代,分散市场风险。

具体而言,当出口企业遭遇出口目的国的反补贴调查时,企业应诉的策略和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点:

图片

第一、了解调查细节:

企业首先需要详细了解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涉嫌的补贴项目和可能的补贴情况,并关注调查期限和流程。

以欧盟的反补贴调查为例:

欧盟产业认为从非欧盟国家进口的产品受到补贴并损害了生产相同产品的欧盟产业时,可以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诉,欧盟委员会在收到申诉并有足够证据时所必须启动的调查程序。在特殊情况下,欧盟委员会在有充分证据证明倾销进口产品对欧盟工业造成损害时,即使没有收到申诉时,可依职权自行发起调查。其程序包括立案、抽样、答卷、核查、初裁和终裁,时长为13个月,即调查机关从发布立案公告开始,在13个月内应做出裁定结果,即使延期,最大时长也不能超过14个月。

而美国反补贴调查流程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立案调查:美国商务部(DOC)根据申请或自行启动反补贴调查,调查开始后,商务部将调查非市场经济国家补贴的性质、范围、金额和影响。


初裁:商务部进行初步裁决,调查产品是否受到补贴,以及是否造成行业损害,如果初裁确认存在补贴,商务部将进一步调查并确定补贴来源。


最终裁定:发布最终裁定,包括反补贴措施的相关内容。


执行税令:如果裁定确认存在补贴,美国商务部将指示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对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整个调查过程法定期限为7-10个月,但可延长。在终裁前,存在终止或中止调查的可能。

图片

第二、建立专业的应诉团队:

企业应组织专业的法律和财务团队,确保应诉工作的有序进行。团队成员应包括法律顾问、会计师等,以提供专业的法律和财务支持。

图片

第三、准备应诉材料:

企业需要准备详尽的财务和运营数据,以证明其没有滥用政府补贴或不存在补贴依赖,以及准备相关的法律文件和证据,以支持企业的清白。

图片

第四、参与调查过程:

企业应积极参与调查过程,包括提供必要的文件和信息,以及参与可能的听证会、积极准备和应对实地核查。在听证会上,企业应积极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包括申请产品排除等。

图片

第五、利用行政复审:

如果初步调查结果对企业不利,如有行政复审的救济途径,企业可以请求进行行政复审,以争取降低税率或取消制裁。

图片

第六、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

企业应密切关注相关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应对策略。这包括了解欧盟的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反补贴的法规和程序。

通过上述步骤,企业可以有效地应对反补贴调查,保护自身利益,并尽可能减少对出口市场的影响。

对于出口企业如何在接受反补贴调查的不利局面下争取相对较好的结果,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的案例应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在欧盟的反补贴调查中,不同企业对于调查的合作与配合程度不同,影响了最终的税率。例如,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作为被抽样的中国出口生产商,他们的税率分别是17.0%、18.8%和35.3%。特斯拉在提出个别审查请求后,税率为7.8%,显示了其与欧盟调查的合作度可能影响了税率的确定。

一方面,根据欧盟调查方的相关言论,这与企业配合调查度有关,欧盟暗指上汽不配合调查,所以被加征了最高比例的税率(35.3%)。具体的配合要求包括对欧盟要求提供的信息、材料是否能按其要求提供,当然客观而言,这必须由接受调查的企业进行全面的评估后方能做出妥善的决定。

另一方面,税率的高低与欧盟认定企业接受的补贴多少有关。欧盟认为,上汽接受了更多补贴,这一结论基于反补贴调查中所收集到的企业财务信息和相关数据。

与此同时,欧盟对吉利加征的关税为18.8%,比平均值(20.7%)还低,这可能是因为吉利通过控股沃尔沃以及持股戴姆勒,与欧洲汽车市场有更多联系与互动,而欧盟内部出于经济考量,不同成员国可能因为自身的经济利益,对反补贴税率有不同的看法和要求。

相较之下,比亚迪被加征的17.0%就更低了,主要原因在于比亚迪的运营体系证明,比亚迪的高性价比不是来自补贴,而是源于高集成度和全产业链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在面对来自出口目的国/地区的反补贴调查,出口企业应当积极应对/应诉,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量配合调查,同时组建专业团队,全面审查和准备企业相关的财务数据,从中找到对己方有利的证据去应对调查,这样才能尽量争取避免、减少对己不利的调查结论。

作为律师,我们在反补贴调查中可为企业提供的法律服务主要包括:


产品范围的界定:产品排除;


调查文件的填写:生产成本/内销流程/出口流程数据表格的整理、描述内容的确定;


实地核查的对应准备;


抗辩工作的准备及进行等。 


结语:

在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出海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我国出口企业需要对国际贸易新动态、新形势保持密切关注和分析,并提前规划、布局,做好应对准备,才能在动荡中立于不败之地,走得更稳、更远,这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撰稿:王旗 陈敏  | 编辑:刘钰盈  | 审核:岳湛川